你们必定听过他的故事:有人说,他帮唐僧取到了真经,封了斗打败佛,从此留在了灵山。但在这灵山上,还有关于另一只山公的故事——黔金丝猴。
在清朝编修的《铜仁府志》中,他的名字叫宗彝。《贵州通志》中有关于黔金丝猴的表面描绘,但一直不曾见过其真面目。直到20世纪80年代,有人在贵州东北部梵净山一带,见到了稀疏的黔金丝猴,才信任这个物种至今还有活体存于世。现在的黔金丝猴,是全世界最重视的25种濒危灵长类动物之一,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维护方案中12种旗舰种和要害种之一。全球仅散布于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维护区内,数量在850只左右,比大熊猫还稀疏,被誉为“地球独生子”。
黔金丝猴是以树叶、果实、花朵,乃至昆虫为食的树栖群居动物。它们常常络绎于树梢之间,轻盈地在树枝跳动,拥有着惊人的攀爬力和协调性。它们偶然也会下地活动,但不会离树太远。一旦周围有风吹草动,则敏捷上树逃避风险。在这片陈旧的山林中,处处都是黔金丝猴的痕迹,它们自在繁殖,织造着生命的乐曲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
修改 唐怒娇
二审 游正兰
三审 曾帅